以賦能、共建和貼身服務構建不斷生長、逐步進化的協同辦公平臺
方案介紹
以中國電子PKS可信體系為基礎,以中電藍信移動平臺為安全底座,打造指尖政務應用平臺。
方案架構
中國電子云的“一網協同”方案,以中國電子PKS可信體系為基礎,以中電藍信移動平臺為安全底座,通過統分結合的建設模式不斷繁衍和定制化業務應用,將政務應用逐漸轉移到“指尖”,同時結合數廣模式進行平臺能力開放、生態接入和持續運營,通過賦能、共建和貼身服務的方式構建不斷生長、逐步進化的協同辦公平臺。
業務場景域中的具體內容包括:
1、構建黨政機關內部辦公的統一門戶,支持PC端和移動端等多種訪問渠道,實現內部辦公的“只進一扇門,能辦所有事”;
2、打造省、市、區縣三級聯動系統,滿足政府組織靈活、協同辦文、溝通辦會、統合辦事的需求;
3、實現部門辦事內部最多跑一次,以部門(單位)間辦事需求為導向,全面再造業務流程,實現了機關內部辦事 “一套材料、跑動一次、一網通辦、指尖辦理”;
4、開展最多報一次應用建設,解決內部數據多次報、重復報的問題,切實做到為基層減負;
5、構建民眾端與政府端的協同體系,依托民生拍拍榜打通一網通辦與一網協同,促進業務聯辦和部門聯動,加強政府機關各組織部門、上下級之間、省市縣之間的統一協同能力;
6、深挖協同場景數據價值,建設涵蓋從嚴治黨、科研生產、經濟運行、內控工作、督辦事項等專題的體征指標,一屏展示宏觀態勢,滿足業務監控、風險預警等多種業務需求;
7、沉淀形成應用統一支撐能力,通過分批推進、合作共建的模式,逐步構建通用業務組件和通用工具組件,締造可復用、可共用的政務應用支撐能力;
8、統籌建設運營體系,通過統一運營平臺,為政務應用建設單位、運營機構提供可視化分析,支撐政務應用的快速迭代、持續優化。
方案價值
1、破除信息孤島,實現資源共享
將知識、經驗、過程信息集中存儲與共享,通過授權與控制,智能推送,實現高效知識共享,大力推進跨部門,跨層級,跨地區協同,實現業務系統融合與人的融合。
2、提升政務執行力
一網協同平臺為政府機關各組織部門、上下級之間、省市縣之間、提供強有力的協同工作平臺,從而實現高效的行政服務職能,改善內部管理、提高工作的透明度、降低總體成本。采用一網協同平臺后,可優化辦事方式,大大加強政令推行的時效性。通過該平臺使得相關辦事人員無需拿著各類文件、申請等領導審核,通過辦事流程化、網絡化、移動化,提升辦事效率。
3、提高政務協同效能
一網協同辦公平臺既可嚴密、靈活,又能確保滿足各級政府機關四大班子對下屬單位統一的管理、審核、會簽等協作事項的要求,又滿足了單個單位和部門獨立業務應用、操作權限及風格的需要,以集約化的方式實現一體化政府,實現先進的政府信息化模式。
4、規范辦公工作流程
通過政務協同辦公平臺固化業務工作流程,潛在流程顯性化,隨意的流程固定化,固定的流程高效化。讓每個人按規定的流程規則運轉,無需記憶各種復雜的流轉規則,減少在復雜流程中因人為判斷產生不可避免的錯誤。
5、提高工作效率、降低工作成本
通過數據協同來解決各處室的業務流轉‘零響應’現象,每個參與流轉的人無需要考慮時間與空間的問題,辦理完畢即刻進入下一辦理人,實現流程在各個環節之間的零傳遞時間。大大縮短辦事時間,辦文時間,上下級單位協作時間,全面提升工作效率。
6、改變工作作風,提供工作質量
平臺績效考核有據可查,辦文辦事實時留痕,有效預防“庸、懶、散”,破除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等工作作風。匯聚辦文、辦事、信息、效能各方面的數據,把數據作為提高工作效率、評價工作質量、提升服務水平重要依據。
典型案例
1、粵政易
通過移動辦公平臺、電子公文交換平臺、標準版辦文系統為核心的粵政易協同辦公平臺建設工作,構建共性業務場景40多個,其他個性業務場景900多個,打造了具有廣東特色的政務協同辦公體系,進一步提升了政務側辦公效率和協作效能,實現了“掌上政府指尖辦,政務協同易辦理”。
2、秦政通
依托省級平臺秦政通,構建跨地區、跨部門 跨層級的協同工作平臺和管理機制,實現了行政事務流程再造,非涉密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流程“一網協同”,目前已導入8萬用戶,對接14項共性業務。秦政通作為中國系統一網協同標桿項目將持續深化運營。
3、理政通
基于政務蒼耳云環境,大理州首次打造了理政通統一工作平臺,理政通作為大理理政中心三屏中的小屏,通過它可以打破時間空間限制,為領導及工作人員提供理政中心移動端的訪問入口,能夠隨時隨地掌握城市動態畫像。